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李彬卓信宝
38岁的张恒(化名)曾被一系列症状折磨:夜晚频频醒来,一夜醒4-5次;工作紧张时手部颤抖,身体莫名疼痛;生气时脸上肌肉僵紧,甚至不会做表情;与人讨论问题易情绪激动,易怒烦躁,对家人也提不起劲,还冒出了消极想法……
更让他困扰的是,多次身体检查都显示正常,尝试过不少药物治疗,症状却没多少缓解。
图片由传播大脑AI生成
转机从“诊后管理”开始
在朋友的推荐下,张恒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(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)就诊。经过详细的心理测评和沟通交流,医生诊断他为焦虑障碍。
在制定常规药物治疗方案的同时,医生还推荐他加入医院的诊后管理服务项目,希望在他的康复路上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持与帮助。
展开剩余74%离开医院后,张恒开始服药时像以往一样还是有各种担心,严重的时候还会有各种不适。在诊后管理团队的帮助下(解释、安慰、和医生沟通并给予指导),他开始每天按时服药。他还定期收到医院推送的关于焦虑障碍的科普文章。
起初,他只是随意浏览,但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加,他逐渐对焦虑障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也开始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反应。
每天清晨和傍晚,张恒都会坚持进行正念训练。刚开始练习时,他的思绪总是不受控制地飘向未完成的工作任务、经济压力等各种烦恼。但他并没有放弃卓信宝,每次分心后,他都“轻柔地”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到当下的呼吸上。随着日复一日的坚持,他逐渐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专注,内心也愈发平静,焦虑带来的紧绷感慢慢消散。
“正念练习真的太有用了!”张恒感慨地说道。
有一次,他和家人发生争执后,情绪烦躁、心慌意乱,躺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睡。这时,他突然想起了诊后服务中提供的正念音频,于是戴上耳机跟着练习起来,渐渐放松下来后,竟然不知不觉地睡着了。“换做以前,这种情况我只能干熬着!”
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体验,张恒逐渐意识到,除了药物治疗,自己主动调整心态同样重要。他学会了以积极健康的方式生活,也学会了接纳自己的情绪,提升了面对生活困扰时的应对能力。而这一切积极的改变,都离不开诊后管理团队的专业指导和持续支持。
诊后疾病管理,多学科团队全方位守护
很多人像张恒一样,深受心理问题困扰,离院后却面临后续支持不足的问题。
诊后疾病管理服务,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来。
这项服务由精神科医生、专科护士、个案管理师、心理咨询师等组成多学科团队,通过电话、小程序、企业微信等多种方式,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延续性支持,涵盖三大核心内容。
首先是精准护航康复疾病跟踪:提供诊后管理记录手册,让医生快速精准了解患者情况,制定更贴合的治疗方案。
第二是用药指导:定期随访核对用药,解答疑问、纠正误区,保障患者遵医嘱用药,提高效果。
第三是复诊管理:通过电话、短信、小程序及时提醒复诊,避免因遗忘而延误病情,保证治疗连贯性。
此外,生活方式支持也很重要,重塑健康习惯围绕营养、运动、睡眠、压力管理、人际关系等维度,提供全面宣教和个性化指导,帮患者优化生活方式,加速康复。
贴心便民服务,随时随地获得支持
在线咨询:电话、小程序、企业微信等多途径,服务期内不限次数解答居家康复疑问。
预约挂号:提供线上预约及紧急加号服务,就医更便捷。
居家训练:配备正念训练音频和情绪自助小技巧,助患者自我调节。
智能监测(选用):通过手环实时监测睡眠、心率、压力指数等数据,形成闭环管理,为康复提供客观依据。
“和团队交流时,能感受到理解和支持,面对心理问题不再孤单无助。”张恒的话道出了许多患者的心声。
目前,诊后疾病管理中心已为近200名焦虑障碍患者提供了服务,收获患者好评。
发布于:浙江省双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